Design Star
設計之星設計師訪談:袁楚茵
我的教授曾引述著名設計師Joe Sparano的金句:Good design is obvious. Great design is transparent.(好的設計顯然易見,偉大的設計透明不見。)
Q1 請簡單的自我介紹
我是袁楚茵,1990 年於澳門出生,2012 年畢業於香港理工大學視覺傳達設計系。成長於個人電腦及網絡堀起的時代,之後隨大學時期智慧型手機及數碼平台的普及,於課堂及日常接觸中對網頁、App 等交互數碼設計產生濃厚興趣,畢業作品亦以電子閱讀及應用程式為主題。畢業後回澳於 MO-Design 任職設計師,涉獵平面、排版、展覽等設計範疇,但對大學時期對數碼媒體設計的熱愛沒有冷卻;兩年後機緣巧合下跟認識多年,剛從信息工程系畢業的中學同學開始合作,隨後並成立 K2 Digital,專注於一切有關數碼平台的設計。作品曾於第二十二屆有網頁界奧斯卡之稱的 Webby Awards 獲獎及於 2014 Tokyo TDC 日本東京字體指導俱樂部入選等,亦多次受邀於海外參與展出。
K2 Digital 網站
Q2 認為自己是一位怎麼樣的設計工作者?在工作中通常扮演什麼樣的角色?
我認為自己是屬於獨立的設計師。大部分設計過程中都是獨自決定作品的方向及細節,比較少去詢問別人的意見;這種模式尤其在做有關用戶體驗的設計的時候會使我覺得有點不夠觀點及意見去支持我的想法,通常這時候我會跟團隊裡的其他成員討論,但大致上我還滿享受跟自己的想法對話,順應著自我意識流動的思想模式,讓我覺得更自然。隨著我們團隊成員增加,我在工作上開始需要做更多設計解說及指導相關的角色,作為習慣一個人思考的我是一大挑戰,我現在正適應學習如何精準地溝通和表達設計的概念、方向以及建議,還有跟團隊之間的意見互動交流。
Q3 在設計的過程中,最令你感到滿足的是哪一個環節?
最滿足的一刻當然是看到自己的設計從還只是概念、靜止的平面變成有交互動態、活生生的網頁/應用程式,讓自己的想法可以透過作品與觀眾互動傳達;除此以外就是能遇到跟你的設計理念及方向一致,信任你能為他們帶來價值的客戶,這樣的案子往往帶來兩贏的成果,無論是設計過程的享受以及設計成果對客戶項目的影響力,也是我在這幾年間設計經驗中覺得最珍貴及滿足的狀態。
Q4 你認為一位優秀的設計工作者,應該具備有哪些條件?
對我而言設計師需要有自我推動、不斷追求新知識新想法的覺悟;設計作為一項傳達訊息的工具及媒介,一個精準及有效的設計往往需要設計者對設計對象的深度了解,從而轉化成與受眾溝通的橋樑,放諸於不同的設計範籌皆如是;故此每一次遇到不同行業或企業的新項目,我都視作一個能讓我了解到設計範疇以外新知識及體會的契機,這不單使我個人眼界及知識成長,亦將為項目設計起決定性的思考方向。
對客戶的行業及企業文化的了解,能讓你從設計師身份後退一步,更精準地從不同角度去思考設計能帶來的價值,避免只以設計師的視覺作為出發點,導致與客戶及受眾溝通之間產生落差。
對客戶的行業及企業文化的了解,能讓你從設計師身份後退一步,更精準地從不同角度去思考設計能帶來的價值,避免只以設計師的視覺作為出發點,導致與客戶及受眾溝通之間產生落差。
Q5 在工作之餘,是否有什麼興趣是你特別投入的?
我閒時喜歡植物,喜歡喝茶,喜歡收集食器、杯子等等小物並將我能控制的空間佈置成自己喜歡的風格,有一個壞習慣是在最忙碌的時候看到桌面凌亂不潔會忍不住打掃整理,往往用上一小時,整理好了才覺得可以全心投入工作,我想收拾乾淨的過程有一半是逃避,一半是進入一個精神準備的狀態,專注度及生產力會大大提升。有時候我會分不開工作及興趣,我有興趣的內容常常跟工作有關係,喜歡探索新的數碼媒體的工具、設計以及科技有關的趨勢等等;旅遊的行程也很自然安排跟得設計有關,到每個地方都會想找找看有沒有設計展覽、逛逛設計師的店。
Q6 你心目中設計的樣子是什麼?
我覺得設計就是適切、剛剛好、平衡的狀態,學生時代我的教授曾引述過著名設計師 Joe Sparano 的金句:Good design is obvious. Great design is transparent.(好的設計顯然易見,偉大的設計透明不見。)就像你在看電影時應該想的是角色接下來會發生什麼事情,而不是跳出劇情讚嘆這位演員的演技;成功的設計亦然,應能讓人完全投入在傳達的訊息中,設計應當是理所當然,而非讓人意識及專注在傳達的方式上。作品能達到引人注目卻不喧賓奪主,令人愉悅而不過度冗飾,是我追求的課題之一。
Q7 在設計的工作中,最怕遇到什麼(人、事、物)?
設計的工作中最令我氣餒的是遇到與客戶對接的人常常自行解讀、嘗試揣測主管或決策人的心意或偏好,往往加入許多個人意見及先入為主的想法,使整個設計過程來回反覆事倍功半而吃力不討好,更可惜的是最終設計的成效不彰,都會歸咎於設計師的能力。對設計師來說,最難亦最重要的一個環節絕對是與人溝通,很多時候在案子成敗中佔很重要的關鍵。
另外我在網頁設計的行業中,初期常常很容易擔當了整個項目最底層的服務提供角色,在這種案子中你的設計將會由上層不知多少部門、決策人等等集體評論及發表意見,在每個人都有自己立場的觀點之下,往往整個方向都會被牽著走,最終只會變成是要討好權衡各方單位利益的工具。在創業初期難免因經驗不足被迫妥協,但從另一角度看是這些經驗讓自己學習溝通,提升價值也學會抗逆,都是在這行業生存必備的能力。
另外我在網頁設計的行業中,初期常常很容易擔當了整個項目最底層的服務提供角色,在這種案子中你的設計將會由上層不知多少部門、決策人等等集體評論及發表意見,在每個人都有自己立場的觀點之下,往往整個方向都會被牽著走,最終只會變成是要討好權衡各方單位利益的工具。在創業初期難免因經驗不足被迫妥協,但從另一角度看是這些經驗讓自己學習溝通,提升價值也學會抗逆,都是在這行業生存必備的能力。
Q8 如果今天不是一位設計工作者,你會是什麼樣的角色在這個社會中?
我一直都在想有一天離開設計服務的角色,我會希望可以為自己做設計,有一個能傳達自己想法的空間,可能是分享我對食物的想法、我的口味、我喜歡的小物收藏、閱讀、想分享設計根本存在世界上的所有事物之中,設計是透明的想法,就是以提供服務以外的方式當設計師。
Q9 是否可以給一些準備進入設計工作圈的朋友,一些職前的建議?
我大學的第一天設計課主題是 Design Thinking(設計思維),之後在三年的學習生涯裡都在強調設計的方法,課堂或評分制度更著重理性的設計,反而在美感教育上比較屬於自學的狀態。然而最近閱讀了 Pentagram(五角設計聯盟)的合伙人 Natasha Jen 在一次設計聚會的演講上表達她對設計思維這概念的感受,她對設計被公式簡化成一種流程抱有質疑,也同時破壞了設計作為一種技能和手藝的基礎,並認為設計具備功能性的同時應聰明、迷人的。這樣的想法很好的解答了我在畢業後進入職場的之間疑惑。我建議即將進入設計工作的新鮮人應該別埋頭只專注電腦的世界裡,設計的靈感不應在那幾個作品分享的網頁上,而在自己的視野及生活經驗中找到,學習不同範疇的知識轉化應用到你的作品上;山本耀司跟年輕的設計師聊天時說過:創作需要真實觸動你的情緒,那不會在電腦裡感受得到。儘管模仿你喜歡的設計作品當做練習,直至找到屬於自己的表達。
Q10 推薦一位你關注的青年設計師,告訴我們為何欣賞!
我關注的青年設計師是同樣來自澳門的何潤建,目前是 WWAVE DESIGN的共同創辦人,他在設計上有自己的堅持,不故步自封,常常發掘新的可能性,希望作品能有突破而不止於足夠的舒適圈;我最欣賞他擁有行動力以設計為社區帶來改變,樂於挑戰設計上的不同呈現方法及媒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