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sign Star

設計之星設計師訪談:林杰輝

保持同理心相對才能保有開放的態度,能夠願意真正去理解與溝通,而擁有纖細感受則是會對事物感到好奇,發現真正重要事物的價值。

Q1 請簡單的自我介紹

我是林杰輝,平面設計師。在映品形象設計研究所擔任藝術總監一職,於 2014 年與共同創辦人王嘉盈成立營運至今,主要工作內容包括:品牌規劃、商品包裝、展覽活動⋯⋯等相關領域的藝術設計指導。過去曾經從事設計公司與一般企業內部的設計師,對於設計在製作端與銷售端所面臨的問題差異感到關注,重視各項委託設計工作項目在該產業整體環境之間的關係。

映品形象設計研究所 網站

Q2 認為自己是一位怎麼樣的設計工作者?在工作中通常扮演什麼樣的角色?

我覺得自己應該是一個學習說故事的設計工作者。

在工作上會很認真傾聽客戶的需求與想法,然後嘗試進一步了解這些思考背後的各種原因,企圖盡可能地發現存在於之中的關鍵線索,並將這些觀點串連成清晰明確的脈絡想法,使其具體化呈現與傳遞正確價值的溝通。

Q3 在設計的過程中,最令你感到滿足的是哪一個環節?

好像很難說什麼是最滿足的環節或狀態,但現在的我其實蠻享受設計工作展開時在探索發想的階段過程,不同的委託案在深入瞭解過程中常常會讓我學習到許多知識或產生新觀點,而當能夠將這些複雜資料梳理成清晰可理解的溝通訊息時會很有成就感。另外對於剛完成這些設計想法的雛形時,確定想要表現出來的方向是可行狀態,也會感到某種程度上的安心與滿足。

Q4 你認為一位優秀的設計工作者,應該具備有哪些條件?

我認為保持同理心與擁有纖細感受是很重要的。保持同理心相對才能保有開放的態度,能夠願意真正去理解與溝通,而擁有纖細感受則是會對事物感到好奇,發現真正重要事物的價值。

Q5 在工作之餘,是否有什麼興趣是你特別投入的?

工作以外的時間,滿常做的事情就是逛街吧,包括逛百貨、店鋪、市集與書店,看到新品牌或新店鋪出現時會好奇在賣什麼與怎麼賣,會關注它們的視覺、陳列、商品、服務的呈現方式,在這過程中是用一種很輕鬆舒服的方式去感受,像是材質、觸感、味道、空間感⋯⋯等整體感受,特別喜歡這種可以實際體驗並讓感知打開的狀態。

Q6 你心目中設計的樣子是什麼?

設計往往是以解決各種問題需求為前提,看似理性客觀卻也存在著設計師本身詮釋的主觀方式,能夠達到兩者之間的適切平衡呈現該有的樣子,通常這樣的設計對我而言是一種「優雅迷人」的樣子。

Q7 在設計的工作中,最怕遇到什麼(人、事、物)?

不願意真誠用心的人。

設計在溝通的過程中,有時會遇到業者其實不是很清楚知道自己想要什麼或適合什麼;相反地,也會遇到業主過於堅持想要按照某個範例的框架下去做設計。這種過度依賴或過度限制可能性的情況,不管是哪一種,通常都會需要花很多的時間來逐步釐清,來給予較為適切可行的建議。但最怕的是在合作中遇到不願意誠實表達心中想法的人,沒有要認真做事的前提下,就算用再多的時間也不會凝聚共識。

Q8 如果今天不是一位設計工作者,你會是什麼樣的角色在這個社會中?

我蠻喜歡一些能呈現專業技術魅力的相關工作,例如:調香師、裁縫師⋯⋯等能夠在製作的過程中累積經驗技術的專業工作;另一方面,也曾想過從事偏向商業企劃有關的工作,將腦中的想法用各種方式呈現出來。看起來似乎範圍有點廣泛(笑),但某種程度上來說好像都是屬於可以創作的工作類型吧。

Q9 是否可以給一些準備進入設計工作圈的朋友,一些職前的建議?

剛準備進入設計工作圈的朋友不要急著過度追求絕對的答案,這種只想追求被肯定的熱情很容易隨著時間或否定而消耗失去,比起無意識地追求形式上的表徵性設計,願意抱持開放的心態去覺察感受事物的意義,可能更有機會發現事物新的面貌並挖掘適切的問題,而對於這種能夠讓人清楚感受存在某種可能性的想像,是迷人且真誠的設計。

Q10 是否可以推薦一本你喜歡的刊物(書籍/雜誌)以及一部喜愛的(電影/影集)?

書籍:《經營與設計的幸福關係》。由中川政七商店的第十三代社長中川淳撰寫,將公司診斷、品牌建立、開發商品、設計溝通的自身經驗進行完整描述的書籍。

雜誌:《MONOCLE》。一本在文本架構、視覺編排、插畫表現、紙張印刷......等各方面都很講究的雜誌。

電影:《BRAVEHEART》。中文翻譯為英雄本色,由梅爾吉勃遜自導自演的電影,劇中有很多個人覺得充滿影像美學的視覺張力呈現,音樂與影像的搭配也十分細膩用心,是印象極度深刻的一部電影。

Q11 推薦一位你關注的青年設計師,告訴我們為何欣賞!

一般來說年輕的優秀設計師因為經驗較為不足關係,被看見的常是個人美學特質或專精於某一種設計委託類型。而我想推薦相森設計的王柏偉,則是不論在展演類或商業類的設計案例,都能夠看到兼具美學質感與市場角度的綜合處理能力,對印刷細節之處的掌握也不馬虎,這樣的設計充滿成熟度。

編者Leo Huang

互動、互助、互信這三點對一個案件來說真的太重要了,很難想像角度的失衡對於一個案件的傷害會有多大,但往往就在不經意的過程中失去了這種巧妙的平衡關係。我曾多次説過,任何一個成功的案件都來自於雙方的努力,單打獨鬥的作法早已過去,只有不間斷地、持續地以信任為基礎的溝通,最終才能讓案件得以圓滿、成功!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