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1 請簡單的自我介紹
你好!我是江江,有時候我也會自稱江。我是一位在多平台 SNS 發表作品,經營網路社群為主的設計師。
我的專長是字體設計,主要以客製化的標準字跟 logo 設計為主。由於個人背景比較偏次文化領域,意即我曾經也接觸過動漫畫創作跟待在這樣的圈子,我跟台灣大量的漫畫/小說/圖文/插畫創作者等出版業,以及許多大大小小的品牌合作過,目前經手過數百組的標準字設計。
我自己也嘗試自行開發並且希望能進行字型的獨立出版活動,一路試做過幾套不同的作品,現在正在開發跟進行的是名為昭和喫茶體的復古風美術字型。
江江 Instagram
Q2 認為自己是一位怎麼樣的設計工作者?在工作中通常扮演什麼樣的角色?
我是一位能負荷高工作量,盡可能在速度、數量、品質間取得平衡的設計工作者。
我是一人公司自營業的 freelancer,從事這種營運模式已約 5 年。雖然有請朋友簡單協助一些行政上的事務,但從對外洽談,社群營運,繪製稿件到報稅等大小事,原則上都是自己負責。
我扮演一個迷你設計公司跟一人團隊的一切職務(但最近我可能會開始把一些行政營運分出去)。
Q3 在設計的過程中,最令你感到滿足的是哪一個環節?
我最喜歡的是交付稿件後,從客戶跟觀者身上得到回饋的這 part。有不少人會在專案過程 or 結束後回饋給我他們的心得,也挺常收到很長的交織著感謝的心得。
由於我的服務收費相對平價,即便金錢收入固然也很重要,但得到真實的回饋跟感謝會讓我對這份工作感到相當的滿足。因為我的作品比較感受性,字體設計某方面給人的感覺滿直覺的,就算他們只是回饋一句「好可愛!」或是「好漂亮!」,我也能知道我的作品是否有把它的視覺語彙傳達出去。
Q4 你認為一位優秀的設計師,應該具備有哪些條件?
我並沒有特別思考過這類問題⋯⋯!但我個人是很重視「美感」跟「實作」這兩件事,即便我認為設計有實用導向的一面或是偏思考面的部分,但也認為設計是傳播美的一種方式,透過設計作品可以反映出設計工作者對美的詮釋與理解,也能透過大量作品的發佈去提升環境對美感的整體意識。
另外實作是指做的能力,一個優秀的設計工作者在接收到任務後,應該要能有效的拆解並且去規劃任務流程及步驟,再透過專業的實作能力把作品實現出來。
美感這件事是我自己從小就很追求的事,實作則是在大學(台科大)跟著學校的實作訓練去體會的。
Q5 在工作之餘,是否有什麼興趣是你特別投入的?
我非常喜歡聽日系音樂還有掛在推特上看各種日本那邊第一手的情報(可能是流行文化,動漫資訊,最新的設計風格)我是一個很哈日的人,可能因為我的祖父的影響,他也是古早年代的哈日族。
由於從小接觸很多日本的動畫、商品、遊戲的關係,我成長的過程中一路都接觸日系文化,後來設計的風格也是大幅被日本文化影響。有趣的是可能是因為台灣曾經是日本殖民地的關係,我感覺許多台灣人都對日台共同歷經過的昭和年代有種特殊的感受跟情懷,我自己也不例外(雖然我出生時已經不是昭和年代),一路都被日本文化影響得蠻深,接觸設計以後,日本的設計資料庫對我來說彷彿就是寶山,有大量藝術設計的資源可以挖掘,參考跟借鑑,不過我自己的創作並不完全是日系風格的感覺,可能因為我書寫的語系是繁中,以及我骨子裡還是有很純正台灣人的一面。我追求的是日台文化融合的那種樸實,乾淨,偶爾讓人有點懷念的美感。
Q6 你心目中設計的樣子是什麼?
我認為每一個設計師認為的設計樣貌都不一樣。我在學生時代也看過大量設計師的作品,能感覺大家的詮釋跟想法都有所不同,但我還是想舉我最喜歡講的日系設計來稍微聊一下。
即便日本的設計有些可能是無用設計(甚至可能就真的是故意做這種完全沒用的設計),我覺得他們大大小小的設計(大多)都很堅持美感的呈現,也很知道設定目標方向後,如何去有效的達到它。如有些日本/日系設計師在平面上極度追求平面設計或是空間,符號、單一元素的極致,這種龜毛的追求其實蠻對我的拍子的。
我覺得設計這件事有 100 個面向可以探討,但一個設計師不太可能面面俱到。有的設計是為了解決問題、有的是讓人反思、有的是商業性的追求功能跟外在好看。我並不覺得日系設計就完全是正確的,但對我來說有很多可以學習,或是體現我心中「設計在現階段可以達到的理想」的樣貌。
講了很多不算太連貫的話,總結來說我認為我的設計要能體現美感,美這件事可以帶來感動、能賦予價值,它是非常直覺而且一眼看進去就能感受到的。當然我也認為設計要能解決問題,其他更多的思考面或是深度的議題也非常棒,但對我來說我希望設計可以體現美,賦予感動跟帶給人很多感受性、情緒性的東西。
Q7 在設計的工作中,最怕遇到什麼(人、事、物)?
因為我的設計收費已經偏中低甚至是低,我很怕遇到想委託設計,但卻詢問因為經費不足是否能否減價的情況。由於次文化圈子能負擔的成本較低,很多設計物甚至只是一次性使用,多少能理解經費不足的情況,但因為我也不想降低給稿的品質,遇到這種情況都會很為難⋯⋯我自己是盡量不多收費了,但因為不分用途,所有訂製字體都是以專業 logo 的水準在給稿,未來可能還是要再逐步調整計費方式了。
Q8 如果今天不是一位設計工作者,你會是什麼樣的角色在這個社會中?
可能會是個老師或外文翻譯吧。其實我現在一週也會花一點點時間去補習班帶國中的英文(之前還帶過數學),我以前的成長背景是一路走升學體制,國小資優班、國中資優班、高中是台中女中,總之都在唸書,非常的體制內。
因為我有多益的金色證書,所以設計還沒做得很起來的時候,蠻多次有在英語補習班打工的,甚至我覺得我比較適合繼續唸書,因為一個人既要會思辨又要會實作真的太難,我也不覺得自己屬於很聰明或有天份的類型(比較是努力型的)。
Q9 是否可以給一些準備進入設計工作圈的朋友,一些職前的建議?
我覺得可以抱持著開放的態度,不斷學習成長,自己畫出自己的學習軌跡跟地圖。因為進入設計業只是一個開始,即便不少人會在初期就被勸退,但如果你能找到你堅持的一、兩樣東西並且不斷強化它,我想你會克服很多困難並找到自己的定位。另外創作某方面是把自己反映在作品上,所以你看的東西,接觸的文化也會投射出來,找到自己的「營養來源」,吸收大量的文化跟資訊然後持續成長吧!
Q10 是否可以推薦一本你喜歡的刊物(書籍/雜誌)以及一部喜愛的(電影/影集)?
《懐かしくて新しい レトロスタイルデザイン 》
這本書是一本很美麗的作品集,收錄大量新式風格的復古美麗設計作品。我之前拿到的時候看了蠻久的,一直想不透怎麼有辦法把設計做的這麼美。
喜歡的影集可以推薦:《地。地球的運動嗎?》
我自己看的電影比較偏日劇電影或是動畫電影(因為我是個阿宅⋯⋯),《地》的話我其實是追漫畫的,但它的動畫氛圍感也很不錯。這部作品有很多很巧妙的情節安排以及台詞設計,發人深省,值得看看。
Q11 推薦一位你關注的青年設計師,告訴我們為何欣賞!
我很推薦同時也算是自己朋友的泰江 Taijiang Gameboy/(林泰江),他跟我一樣也算是被日本文化影響得蠻深,而他的作品除了超級實力派,也很有個人的詮釋跟巧思,泰江跟我的風格截然不同,比較厚重,帶有美式塗鴉風格,強烈而且奔放,同樣是作字卻有很大的反差,這點讓我覺得非常有趣!泰江在字體設計(如:內文字)也非常有研究,最近他剛得了森澤字體競賽的獎項,我非常期待他未來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