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sign Star
設計之星設計師訪談:楊子興
或許標準答案設計是「解決問題」的方法,但我一直對這樣包浩斯的說明感到太過沈重。反倒把設計當作一種「溝通渠道」,是自己比較喜歡的詮釋。
Q1 請簡單的自我介紹
你好!我是楊子興,一位設計師、創業家、老師與策展人,同時也是源自台南百年布莊「錦源興」的第四代負責人。從小雖然沒有唸過美術班,但因為喜歡畫畫,上大學時順其自然地唸了設計相關學系而進入設計領域。對我而言,設計師不該受限於單一媒材類別,所以各領域都有接觸,包含:平面、包裝、產品、服裝、空間⋯⋯等。研究所畢業後與友人在台中創立品牌設計公司,服務過不同領域的百位大小客戶,是很有收穫的創業經驗。因人生規劃於 2020 年回到故鄉台南,將家族百年布莊事業「錦源興」轉型為以文創為主的設計品牌,並同步創立「錦源興空間」藝廊,策劃多種不同類型的展覽。至於老師角色也是誤打誤撞,因緣際會下,研究所畢業後開始以業師身份在大專院校教授設計課程,目前則長期於弘光科大文創系任教。
錦源興 FB
Q2 認為自己是一位怎麼樣的設計工作者?在工作中通常扮演什麼樣的角色?
算一算從事設計工作近十年,在看過各種設計師作品與服務過各產業別業主後,自認不是最頂尖的設計師,但扮演「製作人」角色,應該是比較擅長的事。對「製作人」的定義有點像電影,要去哪裡找幕後團隊?如何協調投資者?請誰領銜主演最適合?作品要用什麼方式行銷?等。簡單來說,有點像創意執行中統籌、企劃、執行的角色。會有這樣的定位,可能與自己就學過程有關。由於大學念的是「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工業教育系室內設計組」,研究所為「成功大學創意產業設計研究所」,怎麼看我都不是一個商業設計科班出身的工作者。但也因為如此,對於行銷、溝通、業務則較有概念。目前也滿喜歡這樣的角色定位,畢竟厲害的設計師真的很多,但要能找到每個專案的精髓、服務好每位業主,甚至在每個專案中都能巧妙的融入行銷與創意思維,都須經由許多得來不意的珍貴經驗,逐漸累積而成。
Q3 在設計的過程中,最令你感到滿足的是哪一個環節?
2020 年是自己設計生命的一個重要分水嶺,從 B2B 到 B2C。之前由於任職品牌設計公司的藝術指導一職,大多專案都是為業主需求而設計。我想當過設計師的人都知道,工作上最不喜歡的就是「設計被改」這件事。往往一個完整設計,經過一修、二修、三修⋯⋯之後,越來越不像自己的小孩,初衷與美感也隨之遞減。雖然看到最後的成品還是會開心,但心中總有小小遺憾。反倒今年開始以「錦源興」品牌生產自有商品,所有產品定位、視覺設計、材質選擇都能自己掌握,當然最後還是得看消費者買不買單,但能讓每個作品都能保持設計原創的完整度,令自己感到非常滿足!
Q4 你認為一位優秀的設計工作者,應該具備有哪些條件?
個人淺見,「美感」與「設計執行」固然是一位優秀設計工作者應該具備的條件,但更重要的應該是「整合」與「溝通」這兩個環節。就以自己任教的文創系來說,或許部分學生會有自己創作不如其他設計學系的感受。但產業型態、消費市場一直在改變,傳統的設計學系已培育能完整配置版面或創作元素的設計者,反倒是如何觀察業主需求、整合適合資源、甚至是擁有成功說服業主的溝通能力,是目前觀察年輕設計師較缺乏的特質。設計與藝術最大的差別應為「商業性」的導入,所以若能兼具設計執行能力與整合溝通能力,相信能更順利地賣出自己的設計。
Q5 在工作之餘,是否有什麼興趣是你特別投入的?
最近非常著迷於逛花市(笑)。知道滿多設計師都喜歡捻花惹草,但自認黑手指的我一直都不太敢種些有的沒的。直到因為要開錦源興的店面,覺得多少該綠化一下,有機會去彰化田尾一趟才認真開始學習種植物。慢慢了解做了功課後,覺得滿有趣的。原來要一個植物生長的好,除了要有合適的環境(陽光、風、水、介質)外,也得觀察他適應環境的能力,或是到底什麼時候要不要澆水,甚至偶而陪他說說話之類的。所以現在每天都會花滿多時間照顧植物,也很享受這樣的過程。甚至現在走在路上,也會開始學習辨認路邊的植物是什麼品種,因此打開自己對環境的感官,我想這也是養成設計師能力很好的方法吧!
Q6 你心目中設計的樣子是什麼?
或許標準答案設計是「解決問題」的方法,但我一直對這樣包浩斯的說明感到太過沈重。反倒把設計當作一種「溝通渠道」,是自己比較喜歡的詮釋。設計必然有產出,可能是一張名片、一只提袋、一件衣服或是一間店面,除了解決必要的使用問題外,如果每一個作品都能成為設計師與人、事、物溝通的渠道,就是很棒的一件事!例如這一年來一直在進行以在地文化為靈感的印花設計創作,反倒因為要去找素材,而更了解過往歷史或是自己成長的土地,透過設計轉譯,讓更多人再次了解、省思自我文化。這種藉由設計而「打開」的過程,或與就是設計最大的價值所在。
Q7 在設計的工作中,最怕遇到什麼(人、事、物)?
合作夥伴或業主都難以掌握,所以就算偶爾遇到頻率不對、難以溝通、狗眼看人低的狀況,好像也不能多說什麼。但若講到工作,反到最怕遇到「拿我的設計去提案」的狀況。在專業的設計工作流程中,應該會細分成業務、企劃、設計三個層面,所以設計師不出面提案,也是常見的事。但是如果業務(客戶窗口)無法辨別客戶需求,或是沒有足夠的設計知識,就拿著設計師的稿件去提案,我覺得非常恐怖!有時候不是設計做不好,而是當下的提案會議無法說服客人,導致後續無盡的修改工作,事倍功半。所以如果可行,我都會親自提案,一來能完全說明當初所有設計安排的初衷,二來也能當下回覆業主問題,讓每一個專案都能順利進行。
Q8 如果今天不是一位設計工作者,你會是什麼樣的角色在這個社會中?
還真的沒想過這個問題⋯⋯如果不是設計工作者,我希望會是一位表演藝術者吧(笑)。倒不是因為自己很喜歡舞台演出,反而是因為「缺乏」所以很想挑戰。小時侯對上台不是太排斥,也是說故事、演講比賽的常勝軍。但不知道為什麼好像一長大,就很怕上台「表演」自己,似乎怕被看透些什麼。這幾年有機會擔任幾場舞台劇的服裝設計,依然是自己習慣的幕後工作,但是看著台上演員必須完全倒空自己、肆無忌憚地被觀眾看透,非常令人敬佩!有時候會想,可能大部分表演藝術家都無法賺到太多錢,但相信他們的生命都非常豐盛、令人羨慕,或許有一天有機會也能體驗看看這種感覺。
Q9 是否可以給一些準備進入設計工作圈的朋友,一些職前的建議?
相信現今許多人都喜歡「設計」,但喜歡設計、做設計、從事設計業都是不同的命題。教書這麼多年,必須很慚愧的說美感真的是天生。有人無師自通本是天才,有人怎麼樣努力都做不出滿意的作品。所以自己能不能勝任「設計師」這個角色,我想大家心中都有答案(當然在這邊定義的設計師比較狹隘,如果只是繪圖軟體的操作人員,那又是另外一種職種)。剛才提到,其實設計領域有很多工作,除了設計師以外,還可以當業務、企劃、行銷、文案⋯⋯等,所以了解自己的專長,把它運用在喜歡的事情上,多看、多學習,就算不是那個用 AI、PS 畫圖的人,相信也能在設計圈中有很好的發展。
Q10 是否可以推薦一本你喜歡的刊物(書籍/雜誌)以及一部喜愛的(電影/影集)?
書籍推薦「一走上癮!理想的旅行(作者:李珮慈)」,其實是一本旅遊書(笑)。會想推薦這本書,因為去年遇到自己人生與事業的低潮,所以不顧一切的請了 40 天假,飛到西班牙走了900km的朝聖之路(Camino),收穫滿滿。這是一本以朝聖之路為題的介紹書,有別一般的遊記,裡面有許多歷史故事、建築的介紹,希望大家有機會能看看,然後上路去找自己人生的答案。
電影則想推薦一部 2006 年的作品:「巴黎我愛你(Paris, je t’aime)」。會喜歡這部電影,因為認為它的執行法很有趣。「巴黎我愛你」以巴黎各地區為題,由美國、英國、法國等18個不同導演所拍攝的 18 支影片組合而成,每支約 3-5 分鐘。我覺得非常有意思,跟設計工作很像,就算同一個題目,不同的設計師都會有不同的作品,可能活潑、可能優雅,這就是創意令人難以捉摸,卻也總是充滿驚喜之處。
電影則想推薦一部 2006 年的作品:「巴黎我愛你(Paris, je t’aime)」。會喜歡這部電影,因為認為它的執行法很有趣。「巴黎我愛你」以巴黎各地區為題,由美國、英國、法國等18個不同導演所拍攝的 18 支影片組合而成,每支約 3-5 分鐘。我覺得非常有意思,跟設計工作很像,就算同一個題目,不同的設計師都會有不同的作品,可能活潑、可能優雅,這就是創意令人難以捉摸,卻也總是充滿驚喜之處。
Q11 推薦一位你關注的青年設計師,告訴我們為何欣賞!
最近在關注「字說畫 Scrivener」的 IG,是一個新銳文字設計師品牌。這幾年字體設計突然很受到重視,不管是用鋼筆工具拉的硬體標準字或是書寫字型,也是設計流變值得關注的現象。會喜歡「字說畫 Scrivener」除了自己對手寫字體的著迷外,裡面也有許多攝影、插畫作品,或是一些有趣文字的抄寫分享,推薦給大家。
字說畫IG https://www.instagram.com/scrivener__/
字說畫IG https://www.instagram.com/scrivener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