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sign Star

設計之星設計師訪談:黃若潔

可以隨順產業、議題,自由變形。我很喜歡設計師奈莉奧克斯曼(Neri Oxmen)說過「如果我們要生存下去,必須用設計突破既有模式。 但是,科技趕上了想像力,因此想像力有了責任。」

Q1 請簡單的自我介紹

嗨,大家好,我是若潔,可以叫我 Jenny,現在是產品設計師和設計策展人。這幾年,我以「詩意的在地創造」為主題,專注於工藝設計和食物設計。

2018 年結束義大利 Fabrica 設計駐村後,我回到台灣,開始深入探索在地文化。我喜歡透過設計,將這些地方觀察轉化成有有趣的物件或體驗。2023 年,我和夥伴一起出版了《食物設計 Design Beyond Food》一書。近期,我也陸續邀請了一些國際設計友人來台,舉辦快閃展覽和講座,希望促成更多好玩的交流。

黃若潔 網站

Q2 認為自己是一位怎麼樣的設計工作者?在工作中通常扮演什麼樣的角色?

我可能算跨域型設計師,起初只是對於萬事萬物都很好奇,喜歡嘗試沒接觸過的領域,什麼都摸一點,慢慢找到自己喜歡的設計方法。

大概因為這樣的特質,在近年的設計工作中,我常為不同專案整體的命題、概念、風格定調,並且找到最適合的跨域對象合作完成專案。

Q3 在設計的過程中,最令你感到滿足的是哪一個環節?

回到台灣後,因為工藝和食物設計的關係,我有許多機會深入認識不同地區與文化,透過接觸人群、物產和故事,我發現了許多過去不了解的台灣風景。能夠如此近距離觀察、體驗本土文化,真的很幸運。

Q4 你認為一位優秀的攝影師,應該具備有哪些條件?

百變怪,可以隨順產業、議題,自由變形。我很喜歡設計師奈莉奧克斯曼(Neri Oxmen)說過「如果我們要生存下去,必須用設計突破既有模式。 但是,科技趕上了想像力,因此想像力有了責任。」

如果可以,在每一個專案偷偷植入自己對於社會的積極期待。我覺得也許這樣,人類集體的生活現況會更好。

Q5 在工作之餘,是否有什麼興趣是你特別投入的?

我很喜歡體驗一些台式放鬆產業,例如:台式洗頭、腳底按摩、泡湯、掏耳朵⋯⋯之類。

可能因為工作型態,案子常常一次集中燒起來,一結案就很需要被療癒。有時候會跑去萬華腳底按摩,又或是開車到宜蘭山谷野溪泡泡湯。

開始設計職涯後,最大的興趣還是琢磨、觀察設計細節。但其實每天都在期待專案結束的那一刻,可以舒壓一下,希望之後可以為此策一個台式放鬆特展。

Q6 你心目中設計的樣子是什麼?

不論媒介,設計除了滿足基本功能需求外,只要關乎傳達,幾乎都在處理「溝通」的品質。

Q7 在設計的工作中,最怕遇到什麼(人、事、物)?

原本可以是一封 email 的冗長會議。

Q8 如果今天不是一位設計工作者,你會是什麼樣的角色在這個社會中?

沒有想過這個問題。

如果當年沒有念設計,大概率會去唸法文系,說不定現在就住在巴黎了,但是,因為自己在意臺灣文化、社會議題,應該也會在相關文化產業工作。

Q9 是否可以給一些準備進入設計工作圈的朋友,一些職前的建議?

設計與生活有許多正相關性。

我覺得學生時期,其實生活經驗的積累有限,同時又不斷要找靈感,為生活所創造。在台灣有太多品牌、專家的意見可以仰賴了,久了一個文化就失去韌性,大家都喜歡一樣的事情,我真心覺得有點無聊。我會很推薦大家認真的生活、好好照顧自己、積極感受,把自己當作生活的策展人,篩選邀請到自己日常生活的人、事、物,你的生活就是你設計思考的顯化,還有,不要一直宅在家。

Q10 是否可以推薦一本你喜歡的刊物(書籍/雜誌)以及一部喜愛的(電影/影集)?

推薦書籍
我很喜歡的雜誌是 Current Obsession。大學在布拉格交換的時候,接觸了當代首飾(Contemporary Object)這個領域,當我發現設計不再受到媒材限制,而是更寬廣的以物件與他人、自身產生連結,讓我著迷不已,到現在還深深地影響著我。這本雜誌,應該是第一個介紹這個領域的媒體。他們選擇的作品不只美感前衛,許多概念具有深刻的議題性,沒有靈感的時候,很推薦可以看看。


推薦電影
我很愛看藝術家相關紀錄片,目前心中前五名:《李希特舒眠曲(Max Richter's Sleep)》、《閉嘴!彈琴(Shut Up and Play the Piano)》、《所有的美麗與血淚(All the Beauty and the Bloodshed)》、《瑪莉娜:巴西幻之旅(The Space in Between: Marina Abramovic and Brazil)》和《白南準:月亮是最古早的電視(Moon is Oldest TV)》。

另外,也推薦由台灣紀錄片團隊繆思 Muris 拍的《Food & Design 食物設計》,我每次看都有新收穫。 

Q11 推薦一位你關注的青年設計師,告訴我們為何欣賞!

日本設計師𠮷田勝信(Yoshida Katsunobu)。

網路上的芳鄰,彼此追蹤後,偶然開始聊天。他與我分享到他在山形縣家中的棚屋,有一個印刷工作室,他們的作品多為平面設計,偶爾跨域結合地方工藝。我很喜歡他們詩意、自然、細膩的產出。

Yoshida Katsunobu IG

編者Tzu Yi Lee

工具的更新與提升已經追趕上人類的創造力,在這個逐漸被ai包圍的時代,我始終相信真正的突破來自於想像力,它能跨越時空限制,賦予設計更多深遠的意義,工具或許能夠加速解決當下的問題,但想像力,大概才能夠主導進步的方向。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