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sign Star

設計之星設計師訪談:黃新鈞

出版設計是由「內容」和「設計」所組合而成,設計者像是扮演「黏著劑」、「翻譯機」的角色,必須透過視覺將有用的知識給適當地呈現給受眾。

Q1 請簡單的自我介紹

1985 年生,台北人。曾任職於設計企劃公司 IF OFFICE。期間執行各類出版、展覽設計企劃、品牌識別等相關項目。出版如礁溪老爺酒店《老爺故事》、豐年社《鄉間小路》、親子天下《大人科學中文版》、城邦集團《BBC Knowledge》,涵蓋文化、財經、科普、教育、飲食、學習等範疇。

現為 TODAY STUDIO 共同負責人。TODAY STUDIO 是由陳怡今、黃新鈞兩人於 2017 共同成立的「設計.企劃」工作室。服務內容以書籍出版設計、展覽視覺規劃執行、品牌識別建構執行、繪本創作出版為主軸。

TODAY STUDIO FB

Q2 認為自己是一位怎麼樣的設計工作者?在工作中通常扮演什麼樣的角色?

工作內容多數承接出版設計相關的案子,比如書籍、雜誌、展冊、型錄、手冊等,以連續頁面所構成的載體皆屬於這類型專案的內容。

特別的是,出版設計是由「內容」和「設計」所組合而成,設計者像是扮演「黏著劑」、「翻譯機」的角色,必須透過視覺將有用的知識給適當地呈現給受眾,而內容又關乎資訊如何被企劃、如何被編輯、如何視覺化。因此,在工作中接到這類型的專案,會和客戶、編輯確認出版物是什麼樣的題材,接著以自己也身為讀者的角度拋出一個又一個問題:題材內容的特色?希望傳達的重點?怎麼呈現內容的架構?圖片文字相互配比?各篇章內容的節奏安排?透過每個「問題」的發掘,將訊息與設計、書本與讀者做有效地黏著。

Q3 在設計的過程中,最令你感到滿足的是哪一個環節?

收到客戶給予肯定的回饋:因為團隊提出的方案解決了問題,並且協助客戶獲得市場、消費者良好的反應。以出版為例,最期待聽到編輯跟你說這本書「再刷了!」

Q4 你認為一位優秀的設計工作者,應該具備有哪些條件?

聆聽、好奇、幽默感。

Q5 在工作之餘,是否有什麼興趣是你特別投入的?

因為工作的關係,養成固定會去逛書店的習慣,除了瀏覽新書區最近所關注的議題、也會留意書店是怎麼將書籍作為展示或陳列。另外也常翻閱雜誌,特別是日文雜誌,雖然不諳日文,但能從題材的企劃架構去了解編輯者如何詮釋出獨特的故事性;而雜誌也充滿各種生活題材,比如空間、料理、器物,藉由翻閱雜誌內豐富的訊息,也可以培養出興趣外的興趣。

Q6 你心目中設計的樣子是什麼?

設計是充滿許多溝通的過程,可能是單向、雙向、也可能是多面向,也因為如此,充滿各種想像的輪廓。而好的設計,則是透過良好的溝通將之描繪出來。

Q7 在設計的工作中,最怕遇到什麼(人、事、物)?

迷失各自角色方向的情況。一項設計專案在執行的時候,設計者需要客戶在該領域的經驗回饋,客戶也需要設計者透過視覺美感來加分。如果當客戶忘了是為何而找上設計者,而設計者也忘了面對客戶、市場、消費者,就會陷入無法有效溝通的泥淖裡。

Q8 如果今天不是一位設計工作者,你會是什麼樣的角色在這個社會中?

文字工作者。可能自己並不擅長言語表達,更多時候是透過文字書寫來整理想法,在產出一段敘述內容的過程中,字彙詞語的運用也可以幫助自己思考、沈澱想像的輪廓。如果今天不是一位透過視覺來溝通的設計工作者,也希望能以文字的載體來傳達想法。

Q9 是否可以給一些準備進入設計工作圈的朋友,一些職前的建議?

「設計」的相關範疇有很多類型,建築、空間、平面、品牌、動態、介面、包裝、產品、印刷、廣告⋯⋯各式各樣,每個設計類型也分工得很細瑣,在進入工作前能多方探索哪個類型、哪個部分是自己所喜愛的,而後進入職場時更能全心去深入磨練。並且,隨時保持耐心、彈性——進入職場後會有很多需要不斷溝通的場合。(笑)

Q10 推薦一位你關注的青年設計師,告訴我們為何欣賞!

霧室。設計包含了理性和感性的交織,而霧室的作品時常透過材質和感受,理性地將感性放至極大,或許那份感性是透過不斷對話而發掘出來的。而近年來他們也將這份細膩從書籍裝幀延伸至展覽視覺、品牌識別當中,是值得學習的對象。

編者Leo Huang

每一位設計師都有對於優秀工作者定義(聆聽、好奇、幽默感),其中我對於幽默感的部分特別認同。可能我也覺得在一個需要極高專注力以及時常需要花費大量精神力的工作裡,如果可以透過幽默感來柔化每一個工作的接觸面向,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同時試著用更有幽默感的方法來詮釋作品,那真的會非常有趣!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