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sign Star

設計之星設計師訪談:盧翊軒

我敬重的前輩曾給我一個觀念:各方面人才的平均水平,決定了產業的高度;各產業的平均水平,決定了文化的高度。我認為設計在一件作品裡能影響的不多,大致上需求與內容就決定了樣貌,而時間與預算決定了解析度。

Q1 請簡單的自我介紹

我是盧翊軒,現為平面設計師,2015 年開始以「見本生物」之名發表作品,現在變成了一間設計工作室,主要服務音樂、藝文與出版領域志同道合的夥伴。

見本生物 作品

Q2 認為自己是一位怎麼樣的設計工作者?在工作中通常扮演什麼樣的角色?

從工作內容看來,大多時候是設計執行和藝術指導,在規模比較龐大的專案裡也兼作資源分配和建立流程的工作。我更傾向讓合作夥伴或客戶來回答我是一個怎麼樣的設計工作者,對我來說,我需要一直在不同的工作環節中切換狀態與模式,我認為我只是直覺地在解決需求和滿足自我。如果把問題限縮在回答這份訪談的話,那我可能是一個想盡量把話說得直白、讓出去的文字盡可能與真實的我同步的受訪者,話說到這,突然覺得這個習慣多少也適用於我想做的設計。

Q3 在設計的過程中,最令你感到滿足的是哪一個環節?

有三個,首先是想出很棒的概念或執行手法的瞬間,第二是在意的對象給我正面的迴響,第三是陪伴喜歡的人或作品走一段的感覺。

Q4 你認為一位優秀的設計工作者,應該具備有哪些條件?

我覺得設計工作者沒有優劣差異,只有光譜之分,都有適合安放的地方。但如果設計作為一份職業的話,我認為職業是有時間限制的,能堅持做一件事情就很不容易了。

Q5 在工作之餘,是否有什麼興趣是你特別投入的?

網海衝浪,看很廢的片,存很廢的圖(我的ig歡迎您 @sample.animal)。

Q6 你心目中設計的樣子是什麼?

我越來越不覺得設計應該要長什麼樣子,設計作為內容或產品的附加價值,恰如其分就是最高級的讚美。

Q7 在設計的工作中,最怕遇到什麼(人、事、物)?

最怕能決定的事明明很少,但作為被投以高度期待的輸出端時,那些接收到的——沈甸甸的信任啊。

Q8 如果今天不是一位設計工作者,你會是什麼樣的角色在這個社會中?

可能會去蓋房子吧。

Q9 是否可以給一些準備進入設計工作圈的朋友,一些職前的建議?

我敬重的前輩曾給我一個觀念:各方面人才的平均水平,決定了產業的高度;各產業的平均水平,決定了文化的高度。我認為設計在一件作品裡能影響的不多,大致上需求與內容就決定了樣貌,而時間與預算決定了解析度。願設計被高度開發的同時,大家也能認知到一件好的作品中,除了設計以外,有很多更值得的施力點等待我們開發。

Q10 是否可以推薦一本你喜歡的刊物(書籍/雜誌)以及一部喜愛的(電影/影集)?

因為我對刊物和影視的鑑賞能力極低,所以預設這題是分享自己喜好的紙上/錄像展演作品,那在這裡我推薦一個好友的 ig @software2050,圖量驚人、品味出眾,我的啟蒙,靈感泉源!

Q11 推薦一位你關注的青年設計師,告訴我們為何欣賞!

我要推薦在草率季發現的「蘇古意禮物商店」@sugoii_giftshop,他們正在復刻台灣早期許多家庭都有的、一種裝在金邊玻璃展示盒裡的刷毛小狗(或鳥)擺飾,是一門突然在市面上消失的台灣手工藝。因為很常在長輩家、橋下古物市集看到其蹤影,所以我相信它是一段台灣手工藝即將消失的歷史,我對這種神秘史特別感興趣。

編者Leo Huang

我認為職業生涯有限,但作品能量無限。如何做出一個歷久不衰的作品是大家追求的目標。我認為要達到那個理想的境地,要做的並非只有「設計」而已,應是要從心、體驗開始。最能打動人的往往是那些不經意的日常,而在日常生活中發生的那些種種就是生命旅程中的要事。這些都穿梭在你的生活經驗當中,不停的累積加深綻放而已!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