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sign Star

設計之星設計師訪談:陳宇薇

將想法和概念轉化為可見、可感知的,沒有一個固定的形式或者答案,是多變且彈性的。根據不同的需求層面,設計擁有不同的樣貌,可以是有目的性地解決問題,也可以是訊息的理解和傳達,又或是內心情感的表現和交流,是對世界可能性的探索和展示。

Q1 請簡單的自我介紹

我是陳宇薇(Yu Wei Chen),來自桃園,現為自由接案設計師 aka 臺灣科技大學設計所研究生(希望能順利在今年結束這個身份)。主要專注於平面設計領域,同時跨足品牌識別、插畫與包裝設計。

陳宇薇 IG

Q2 認為自己是一位怎麼樣的設計工作者?在工作中通常扮演什麼樣的角色?

覺得自己是在理性與感性之間穿梭且謹慎的工作者,不太喜歡突發的狀況與意外但保持彈性,有機會就去嘗試、挑戰各種的可能,同時把事情做到好。因為是獨立接案的性質,所有事情必須全面自己包辦,從接洽溝通、設計、提案到看印,甚至是成品的攝影,要一人分飾多角的工作模式,因此我在扮演各個角色時也不斷地學習,努力從中尋求舒適的平衡。

Q3 在設計的過程中,最令你感到滿足的是哪一個環節?

最享受的是當我有機會能藉由新的嘗試與探索,在充滿未知的可能性中勾勒出意想不到的畫面,並獲得認可的時候,達到自己喜歡客戶也滿意的雙重滿足,能和客戶一起挑戰也是我對設計保有熱忱的原因之一,同時透過與不同背景對象的合作,也能累積更多面向的視野。

Q4 你認為一位優秀的設計工作者,應該具備有哪些條件?

不斷學習精進、吸收新知和自律的時間管理能力,是每一位設計工作者不可或缺的,同時具備敏銳的洞察力、良好的敏感度和分析能力,為客戶找到適合且獨特的切入角度是很重要的,我也以此為目標還在努力學習中。

Q5 在工作之餘,是否有什麼興趣是你特別投入的?

大約在三年多前開始接觸花藝,並且很幸運有機會能在花藝教室邊做邊學習,暫時遠離電腦,全心投入觀察、認識每個季節的花草姿態,並為它們之間找到最合適的位置尤其滿足,也因為接觸花藝,開始喜歡觀察路上及山上的花草、樹木,並隨手拿手機紀錄;另外閒暇之餘除了看展覽,還喜歡聽或看犯罪懸疑相關的節目或戲劇。

Q6 你心目中設計的樣子是什麼?

是濃縮後的重新轉換與詮釋,將想法和概念轉化為可見、可感知的,沒有一個固定的形式或者答案,是多變且彈性的。根據不同的需求層面,設計擁有不同的樣貌,可以是有目的性地解決問題,也可以是訊息的理解和傳達,又或是內心情感的表現和交流,是對世界可能性的探索和展示。

Q7 在設計的工作中,最怕遇到什麼(人、事、物)?

沒禮貌沒信用且不尊重設計的人;不確定自己要什麼,先「試試看」再決定;突然黑頻的電腦。

Q8 如果今天不是一位設計工作者,你會是什麼樣的角色在這個社會中?

也許是美術老師,因為高中是唸美術班,教育是當初求學時有考慮過的未來職業之一。

Q9 是否可以給一些準備進入設計工作圈的朋友,一些職前的建議?

在累積、創作作品之時,不忘要加強調研與欣賞的能力,練習拆解設計背後的脈絡,從理念、創意的切入點到表現手法到等,提升個人觀看的廣度與深度,練習思考的能力。但最重要的事是保持熱忱與積極好奇的心態,或許沒辦法馬上找到適合自己的工作模式或性質,但相信任何的嘗試與經驗都是累積,最後要讓自己在生活與工作上取得平衡,讓身心都健康 (身體健康真的很重要)。

Q10 是否可以推薦一本你喜歡的刊物(書籍/雜誌)以及一部喜愛的(電影/影集)?

跟設計有關的書推薦《建構視覺文化的13人》,收錄 13 位日本平面設計大師的訪談,在閱讀中可以看到大師們很真誠的人生經歷與設計思維,我自己平時也還蠻喜歡聽不同設計師分享自己的經驗與看法,可以從中得到不同的收穫。

電影的話腦海突然閃現的是《入侵腦細胞》,2000 年的科幻驚悚電影,現在看來劇情上或許不是很新穎,但我很喜歡電影裡面超現實且帶有神秘詭譎的視覺衝擊感,同時電影也透過畫面和鏡頭致敬許多超現實藝術家的作品,將畫作、雕塑甚至是裝置以動態的方式呈現,十分有趣。

Q11 推薦一位你關注的青年設計師,告訴我們為何欣賞!

黑丸健一  (@kuromaru_kenichi),日本的平面設計師,作品使用大量的抽象圖形與對比鮮明的色彩建構出具衝擊力與緊張感的畫面很吸引我,視覺編排與圖形符號的詮釋不禁會讓人想去探索其中的含義。

編者Tzu Yi Lee

設計不僅是工具或技巧,有時候更是能夠將抽象的想法轉化為具體的藝術,可以用美感連結起商業與大眾,也可以單純地從自身出發,展現曾經歷過的人生感受,也因為這樣讓設計有著靈活與多樣性而充滿各種驚喜,這大概也是為什麼我們還持續運用設計,創作各種作品呈現給大家!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