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sign Star

設計之星設計師訪談:Poan

在城市裡漫無⽬的的遊⾛、拍照、速寫,夜晚瑜伽,以及聽爵⼠樂(推薦 Ryo Fukui《in New York》),身為創意⼯作者,找時間和空間跟⾃⼰對話很有幫助,當我某個階段對⾃⼰或周遭感到困惑,所產出的作品和點⼦會很模糊,唯有清晰的⾃⼰才能⾼效地創作。

Q1 請簡單的自我介紹

我是Poan (@poan.pan),⼀位插畫家/設計師,靈感來⾃出奇不意、逗趣又有些奇怪的⽇常觀察,透過捕捉描繪⼈體的姿態動態,善於應⽤柔和的顏⾊以及⾊鉛筆的質地,嘗試在數位屏幕上,傳達⼈的溫暖。

2021 年(疫情中)畢業於中央聖⾺丁平⾯傳播設計系,從 2022 年開始⾃由接案。⽬前案⼦主要為報章雜誌社論插畫以及活動主視覺設計插畫,客⼾包含紐約時報(親戚終於知道我在做什麼)、WePresent、Weekendavisen、The New Statesman、英國⼿⼯眼鏡 Cubitts 以及台灣國際⼈權影展 2022。

Poan 作品

Q2 認為自己是一位怎麼樣的設計工作者?在工作中通常扮演什麼樣的角色?

透過⽇常觀察捕捉紀錄⽇常⽣活中的某⼀瞬間,習慣介紹⾃⼰是設計插畫⽽非單純的描繪,過程中,透過研究、搜集資料、理解分析、並不斷地 通過重複動作去刪減、尋找出如何最有效傳達訊息,有點像客⼾與觀眾之間的翻譯橋樑。

Q3 在設計的過程中,最令你感到滿足的是哪一個環節?

從第⼀次閱讀案⼦的概要到畫草稿這段,滿⼼期待有點像在聖誕樹前拆禮物。

平⽇觀察會習慣記錄在筆記本上,裡⾯有各式各樣奇異的⽂字或速寫,發想時,那些筆記本像靈感百科全書,透過重組排列,來構成草稿,看似簡單的鉛筆線,卻可以表達各個創作者最直⽩的想法,這樣挺美的!

Q4 你認為一位優秀的設計工作者,應該具備有哪些條件?

不管是具象或抽象的傳達訊息都需要建⽴在觀察、分析、嘗試、挑戰⾃⼰,才會創作出富有內涵、創新⽽非空虛的作品。

Q5 在工作之餘,是否有什麼興趣是你特別投入的?

在城市裡漫無⽬的的遊⾛、拍照、速寫,夜晚瑜伽,以及聽爵⼠樂(推薦 Ryo Fukui《in New York》),身為創意⼯作者,發現找時間和空間跟⾃⼰對話很有幫助,因為當我某個階段對⾃⼰或周遭感到困惑,所產出的作品和點⼦會很模糊,唯有清晰的⾃⼰才能⾼效地創作。

Q6 你心目中設計的樣子是什麼?

包含理性的觀察、研究、討論、分析,以及感性的元素去創作、找尋最有效的路徑,來解決問題、傳達訊息。

Q7 在設計的工作中,最怕遇到什麼(人、事、物)?

客⼾不明確知道⾃⼰想要什麼的同時,卻又不給予創作者⾃由。

Q8 如果今天不是一位設計工作者,你會是什麼樣的角色在這個社會中?

觀察紀錄者、隱居者、單純的創作者。

Q9 是否可以給一些準備進入設計工作圈的朋友,一些職前的建議?

- 挫折會滿路上都是不好受,但相較於成功,時常從挫折中可以學到更多經驗。
- 各種被拒絕,確信⾃⼰努⼒過就好,Don’t take it personally! 有時候運氣真的很重要。
- 不知道的地⽅多問,只是要禮貌地問,創意產業的⼈似乎都挺友善!

Q10 是否可以推薦一本你喜歡的刊物(書籍/雜誌)以及一部喜愛的(電影/影集)?

《Wings of Desire》(1987),我就不劇透了:)

Q11 推薦一位你關注的青年設計師,告訴我們為何欣賞!

Geoff McFetridge(@mcfetridge) 是我很喜歡的藝術家/設計師/插畫師(其實很難定義他,⽽且他也不青年了),簡單的線條 ⾊塊卻可以表達濃濃的幽默和⼈情味,很推薦 Nicer Tuesdays: Geoff McFetridge 裡的訪問:https://www.youtube.com/watchv=XvNpLCqldwg)

編者Tzu Yi Lee

作家黃麗群<在路上>中提到寫作,她認為那是存在於靈感之外,在日常道途上所發生的事情,在一個電光火石的瞬間,一切真正的寫作都已在背景與白噪音中完成。創作也是這麼一回事,所有的靈感不是突然的神啟(當然也可能真的有啦),而是俯手可得的細碎日常轉化而成,也恰恰是這種不被大家立刻發現的「平凡」,才是能夠引發大眾共鳴的珍貴寶藏。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