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sign Star
設計之星設計師訪談:廖宜賢
設計對我來說就是「溝通」,也因此不應該局限於「物件」或大部分人們概念中的設計。設計師應該有開放的心胸,將設計的邏輯應用在生活與所有的事物,專案流程的設計、溝通方式的設計、甚至公司發展的規劃,都是廣義的設計。
Q1 請簡單的自我介紹
我是廖宜賢,朋友有時會會叫我鹹仔,是「物外 YSTUDIO」的共同創辦人暨主理人,期盼透過品牌分享「文字的重量」的概念,讓人們體會文字與書寫的美好,進而整理思緒認識自我。
(照片中的作品都是全公司的同事一同完成的,事實上難稱為個人作品)
物外 YSTUDIO 網站
(照片中的作品都是全公司的同事一同完成的,事實上難稱為個人作品)
Q2 認為自己是一位怎麼樣的設計工作者?在工作中通常扮演什麼樣的角色?
以身為設計工作者的角度來看,自認為是一位混血的設計師,大學就讀數學系,研究所轉工業設計,看似繞了個彎接觸到設計,但意外地發現數學邏輯似乎對於自己在執行設計上有不小的幫助,讓我以偏理性的方式來執行設計,想辦法分析每種可能帶來的結果。
「設計」是溝通的語言,唯有找到「共鳴」與「理解」的設計才是以受眾為出發的好設計,因此我很在意設計是否可以把設計師想要傳達的意念傳遞給受眾,並使之認同理解。
目前身為公司的主理人,可以執行設計的時間事實上並不多,大部分都僅限於概念上的發想與討論,同時相較於造型上的琢磨,我也更愛概念上的發想。其餘的絕大部分的時間都會在處理公司的發展規劃、內部流程、協調部門溝通與解構處理問題的角色。
「設計」是溝通的語言,唯有找到「共鳴」與「理解」的設計才是以受眾為出發的好設計,因此我很在意設計是否可以把設計師想要傳達的意念傳遞給受眾,並使之認同理解。
目前身為公司的主理人,可以執行設計的時間事實上並不多,大部分都僅限於概念上的發想與討論,同時相較於造型上的琢磨,我也更愛概念上的發想。其餘的絕大部分的時間都會在處理公司的發展規劃、內部流程、協調部門溝通與解構處理問題的角色。
Q3 在設計的過程中,最令你感到滿足的是哪一個環節?
偶爾收到消費者或受眾跟我們回饋,他們因物外的品牌與產品,得到了一些回饋與啟發,這些動人的故事是讓我最感受到滿足的地方。
曾有人寫信給我們,希望客製一支筆,作為他們婚禮上彼此簽下姓名的筆。也有人在參展時跟我們親口說,他送了他父親我們的筆,並分享了品牌故事,父親竟然感動得哭了。
也有人參加了我們所舉辦的書寫活動,過了半年後寫信給我們,跟我們說這一次的活動改變了他的人生。
這些真實的人生故事,對我們來說都是讓我們繼續堅持的最大原因。
曾有人寫信給我們,希望客製一支筆,作為他們婚禮上彼此簽下姓名的筆。也有人在參展時跟我們親口說,他送了他父親我們的筆,並分享了品牌故事,父親竟然感動得哭了。
也有人參加了我們所舉辦的書寫活動,過了半年後寫信給我們,跟我們說這一次的活動改變了他的人生。
這些真實的人生故事,對我們來說都是讓我們繼續堅持的最大原因。
Q4 你認為一位優秀的設計工作者,應該具備有哪些條件?
1. 優秀的造型與視覺化能力。
2. 合理且精闢的概念發想能力。
3. 多面向持續學習習慣。
4. 琢磨自己的觀察力,同理人們內心需求的能力。
5. 理解自己的定位,擁有自信並保有謙遜且開放的態度。
2. 合理且精闢的概念發想能力。
3. 多面向持續學習習慣。
4. 琢磨自己的觀察力,同理人們內心需求的能力。
5. 理解自己的定位,擁有自信並保有謙遜且開放的態度。
Q5 在工作之餘,是否有什麼興趣是你特別投入的?
之前喜歡組模型、玩古董,常常與我的創業夥伴楊格一起討論這些古物的機構與設計。
現在由於身份的轉換,充分理解到自己在管理與決策的能力不足與程度落差,現在喜歡思索自己可以怎樣提升自我價值。
現在由於身份的轉換,充分理解到自己在管理與決策的能力不足與程度落差,現在喜歡思索自己可以怎樣提升自我價值。
Q6 你心目中設計的樣子是什麼?
設計對我來說就是「溝通」,也因此不應該局限於「物件」或大部分人們概念中的設計。設計師應該有開放的心胸,將設計的邏輯應用在生活與所有的事物,專案流程的設計、溝通方式的設計,甚至公司發展的規劃,都是廣義的設計。
Q7 在設計的工作中,最怕遇到什麼(人、事、物)?
老實說還好,並不是無所畏懼,而是慢慢地理解到一但遇到暫時無法理解與接受的狀況,就表示有機會再次成長,所以某個角度來說,甚至有時候還會稍微期待遇到不可預期的危機(但當下的痛苦值絕對是難以言喻的)。
每一件事都是一期一會,就算有萬全的準備,也很可能會發生預期以外的狀況,與其擔心這些狀況發生,現在漸漸地會變成想要去坦然接受,然後努力地在過程中成長。
每一件事都是一期一會,就算有萬全的準備,也很可能會發生預期以外的狀況,與其擔心這些狀況發生,現在漸漸地會變成想要去坦然接受,然後努力地在過程中成長。
Q8 如果今天不是一位設計工作者,你會是什麼樣的角色在這個社會中?
我曾在母親身體狀況逐漸不好的時候想像過,是否去承接母親在台中的水餃攤,那是我一直以來懷念與喜愛的味道,也很捨不得日後就失去。我也覺得我也會成為一個非常安靜的人,靜靜地開間民宿或咖啡店(收入不夠的話可能會靠 uber 維生吧),關掉所有社群媒體,因為有的時候我會對於周圍的紛擾與社群快速地變化感到恐懼,很希望有更多獨處的時間。
Q9 是否可以給一些準備進入設計工作圈的朋友,一些職前的建議?
開放的心胸,擁抱各種可能,不預設任何立場,認真地走過每一條路,而這些走過的路所得到的,都會在很奇妙的時間點回饋給你。
Q10 是否可以推薦一本你喜歡的刊物(書籍/雜誌)以及一部喜愛的(電影/影集)?
針對設計人,我很推薦《設計的本質》,這也是一位好友(同時也是非常優秀的設計師)分享給我的,這是 GK Design CEO 田中一雄透過許多經典的案例,來引導分享給我們什麼是「設計思考」?什麼是「設計經營」?我覺得非常適合當代的設計人閱讀與學習。
電影的部分,我推薦《星際效應》,相信絕大部分的人都看過了,可能是以成人父,每次看到「當你成了父母,有一件事變得非常明顯,你得確保你的孩子有安全感。」這句話,還是會哭得唏哩花啦。
雖然好像只能推薦一部電影,但我忍不住想要分享《一代宗師》,真的是極少數每次我都想要從頭看,不想要遺漏任何一個畫面的電影,視覺的美感與絕美的意境,每一秒都是享受。
電影的部分,我推薦《星際效應》,相信絕大部分的人都看過了,可能是以成人父,每次看到「當你成了父母,有一件事變得非常明顯,你得確保你的孩子有安全感。」這句話,還是會哭得唏哩花啦。
雖然好像只能推薦一部電影,但我忍不住想要分享《一代宗師》,真的是極少數每次我都想要從頭看,不想要遺漏任何一個畫面的電影,視覺的美感與絕美的意境,每一秒都是享受。
Q11 推薦一位你關注的青年設計師,告訴我們為何欣賞!
個人非常喜歡丹麥品牌「Moebe」,剛好幾次的巴黎 M&O 的展位都在我們的附近,簡潔俐落且充滿張力的作品,也是我每次去展覽扼殺我錢包的元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