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sign Star

設計之星設計師訪談:曾國展

生活,聽起來很普通但其實對藝術工作者來說格外重要,生活會為工作帶來新的靈感與契機,幫助我們認識新的事物,發掘更多元的目標與視野。

Q1 請簡單的自我介紹

曾國展,大部分的人都叫我小綠,台灣平面設計師,先後任職於Bito、誠品生活,目前正籌備工作室的成立,預計明年初正式回南部開始新的接案生活。

承接的設計內容包含企業識別系統、品牌/活動標準字、書籍封面、雜誌排版、展演相關活動等視覺設計。

曾國展 作品

Q2 認為自己是一位怎麼樣的設計工作者?在工作中通常扮演什麼樣的角色?

溝通與解決問題的角色,工作上實際上要面對的往往不僅是設計,包含各種時程溝通接洽、提案、前期規劃、專案管理、品質控管、作品整理等等,每一個環節都會有需要面對的問題,但最終還是解決客戶的情感訴求,透過溝通與專業來滿足客戶的需求。

Q3 在設計的過程中,最令你感到滿足的是哪一個環節?

從品質控管到作品整理是最滿足的環節、這意味著專案進入尾聲,有點像是接生自己的孩子一樣,必須小心翼翼,很期待又緊張。品質控管的階段可以看到作品的實際產出之外也可以到印刷流程中學習更多新的知識、作品整理則是把這些心血整理起來,讓這些作品為設計師說話,給自己正向的回饋,告訴自己做到了。

Q4 你認為一位優秀的設計工作者,應該具備有哪些條件?

生活,聽起來很普通但其實對於藝術工作者來說卻格外重要,生活會為工作帶來新的靈感與契機,幫助我們認識新的事物,發掘更多元的目標與視野,腦袋必須是活的才行啊,如果滿腦子都是工作怎麼填入新的思維呢,所以不要小看生活的任何一件事去啟發我們。

Q5 在工作之餘,是否有什麼興趣是你特別投入的?

攝影跟登山,攝影是大學就熱愛的興趣,觀察記錄生活的型態與自己,登山則是後來熱愛的活動,除了保持生理的健康外,也是舒壓的好方式,享受山上那些空白的時光,清空所有的思緒沈澱後再重新出發,這是我休息的方式。

Q6 你心目中設計的樣子是什麼?

個人的身體語言或視覺語彙。藝術與設計的界線還是很曖昧的,藝術對於設計工作者也許就是創作慾的感性面,而設計則是理性地整理、收斂了藝術的不著邊際,我在探索的是從這兩者之間找到一個平衡點,創造適合自己說話的方式與風格,對別人來說那就是我的設計,對我來說那卻是自己平常說話的方式。例如何佳興老師透過書篆藝術與當代設計的結合中開創出個人創作的語彙,我認為是一個很好的說明,然而這其中也不外乎闡述了東方文化的潛移默化,在2017年末台科大舉辦的Behance reviews講座中,何家興老師對於設計的樣貌,並沒有給出一個明確的答案,只是表示會持續書篆的創作,看看寫到最後會成就什麼,而那個什麼不完全是為了廣大的抱負,而是更深入的探索出個人與文化下的本質。

Q7 在設計的工作中,最怕遇到什麼(人、事、物)?

人:想當設計師的客戶、話很滿心很窄的客戶。
事:閃退、轉很久的彩虹。
物:硬碟壞掉救不回來、各種印刷加工物理現象。

Q8 如果今天不是一位設計工作者,你會是什麼樣的角色在這個社會中?

大學推甄時除了技職科大填選設計科系外,其他大學都是會計類別,如果真的上了會計系,現在應該是個會計師吧(?)
不過興趣依然是爬山吧(笑)。

Q9 是否可以給一些準備進入設計工作圈的朋友,一些職前的建議?

在台灣設計真的不是很賺錢的一份工作,大部分民眾對於設計的認知並不會因為設計師三個字而有所尊重,反而覺得設計是一件簡單的事,太多案例不勝枚舉,職前就應該要有一定的心理建設跟抗壓性。而設計師能夠讓客戶信賴,有一大部分取決於作品,作品會幫設計師說話,面對每個案子都拿出態度與責任去好好經營,好的作品自然會回饋到你身上。

Q10 推薦一位你關注的青年設計師,告訴我們為何欣賞!

彭冠傑 Jay,兩個月前剛辦完「Intuition 直覺」個展的 Jay 充分地展現了個人的圖像創作魅力,Jay 的品牌 Project On Museum 持續經營到現在也已漸漸成熟,作品中完全可以體現出個人的視覺語彙,我特別喜歡他編排上俐落又粗獷的手法,屏除不必要的資訊,將設計適度的收斂至傳達的本質上。

宋政傑,離開洋蔥設計目前為自由接案者,在眾多標準字設計與海報視覺的表現上都表現得非常亮眼,而剛結束的高雄好漢玩字節中,負責策展身份的政傑在展區中廣邀業界廣告、裝幀、唱片、UI、字體及插畫等領域的設計師,聯合動態設計重新定義一座只使用漢字的國度其未來招牌街道的想像,同時也帶民眾實際體驗一個品牌識別從無到有的設計過程及字體選用對於品牌視覺意象的影響,著實推廣字體設計,是我很欣賞的一位設計師。

編者Leo Huang

設計最困難的部分,不在於設計能力而是決勝於想法以及你看待事情的態度。一位成功的設計者,需要面對非常多的挑戰,能堅持到最後的不多,但能堅持的肯定會有好的成果!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