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sign Star

設計之星創業家訪談:不毛

如何打破個人的主觀認知、建立有效的溝通進而達成共識,會是新生設計師踏入業界時需要面對的艱難任務,在過程中會產生挫折感是很自然的,重要的是如何持續拓展自己對於環境的客觀認知。

Q1 請簡單的自我介紹

不毛是來自台灣的設計工作室,創立於 2015 年,由共同創辦人林祐仟、林祺泰組織營運至今。不毛為各類型的品牌開發獨特的概念與結構清晰的識別及視覺形象,融合文化且富有當代性的質地是我們的設計風格。

以下簡稱林祐仟為”Y”、林祺泰為”T”

不毛 網站

Q2 認為自己是一位怎麼樣的設計工作者?在工作中通常扮演什麼樣的角色?

T:我覺得自己屬於注重邏輯的人,所以靠著日常經驗累積以及循序漸進的思考是我習慣的工作方式。工作中常給予方向,找出品牌的核心並創造出合適且獨特的識別。

Y:我很在乎與客戶、工作夥伴的價值觀是否有共鳴,需要在建立彼此尊重和認同的狀態時才能激起對於設計的熱情。工作中通常扮演需求溝通、合約議定、設計統整、專案管理、後端生產溝通、照顧植栽的角色。

Q3 在設計的過程中,最令你感到滿足的是哪一個環節?

Y:若前置作業完善且時間充足,我會很享受設計執行的過程 (生產者的成就感來源)。

T:藉由每個專案瞭解客戶的需求,深入了解品牌故事及產業特性到最後透過設計產出解決的方案的這整個過程是我最喜歡的。

Q4 你認為一位優秀的設計工作者,應該具備有哪些條件?

T:對藝術的敏銳、對文化的好奇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

Y:時常觀察環境及狀態分析、換位思考的能力,高度的專業眼光、循序漸進的耐心。

Q5 在工作之餘,是否有什麼興趣是你特別投入的?

Y:我是非常雜學的人,生活中有太多令人興奮的事物,我很樂於參與各式各樣富有文化價值的事物。

T:我喜歡電影和與我的孩子共處,電影讓我思考怎麼說故事;孩子讓我思考如何創造故事。

Q6 你心目中設計的樣子是什麼?

T:設計很難以一個樣子來形容,但 Damien Newman 所創的圖像 “Design Squiggle” 我覺得相當貼切。

Y:設計就像是轉譯,從視覺語彙中提取合適的表現傳達給受眾,高明的轉譯不只是傳遞訊息,同時也能保留讓受眾互動及想像的空間。

Q7 在設計的工作中,最怕遇到什麼(人、事、物)?

Y:價值觀落差大且姿態過高的人,冗長且無效的會議(溝通),糟糕的產品或服務。

T:沒有需求、沒有疑問的人是我比較難共事的,因為這其中少了丟球與接球的互動,所以很難朝著同一個方向前進,更別說能創造出火花。

Q8 如果今天不是一位設計工作者,你會是什麼樣的角色在這個社會中?

T: 我想像不到除了設計以外的工作,但我絕對還會是一位父親。

Y:如果經濟允許我想盡可能與社會保持距離,扮演一個單純的環境觀察者,如果經濟不允許我想去考古。

Q9 是否可以給一些準備進入設計工作圈的朋友,一些職前的建議?

T:要有很大的熱忱並且永遠要對新的事物有所渴望。設計多半是有目的及需求的,所以要問想從事設計工作的自己,如果嚮往的是藝術創作,我相信有很多比設計更好選擇。

Y:近年台灣新生代的設計水準非常高,設計執行能力是無庸置疑的,然而設計是提供視覺傳達的服務業,大多數人觀看設計的方式是主觀的,而主觀的認知來自於個人的經歷和體驗,如何打破個人的主觀認知、建立有效的溝通進而達成共識會是新生設計師踏入業界時需要面對的艱難任務,在過程中會產生挫折感是很自然的,重要的是如何持續拓展自己對於環境的客觀認知,以更宏觀的角度去應對各種不同的人事物。

Q10 是否可以推薦一本你喜歡的刊物(書籍/雜誌)以及一部喜愛的(電影/影集)?

T:UNCORPORATE IDENTITY (Lars Müller Publishers) / 一一 (楊德昌)

Y:apartamento (Nacho Alegre, Omar Sosa, Marco Velardi) / 不可逆轉 Irréversible (Gaspar Noé)

Q11 推薦一位你關注的青年設計師,告訴我們為何欣賞!

T:Jakob Runge 以及他所創辦的字體公司 TYPEMATES。Jakob 是以前在求學時期認識的,十幾年來他對工作的熱忱始終如一,熱愛字體、只做字體。

Y: Five Metal Shop,從他們創立開始就持續關注至今。除了設計作品的識別獨特性和成熟度都非常高之外,也能感覺到團隊在專案過程中的細膩用心,並且也具備強大的設計企劃和行銷能力。

編者Leo Huang

工作中最難的是「少了丟球與接球的互動」,這個關係的形容是工作中超越甲乙方定位的最佳合作模式。很多時候互動能創造的成果是堅強而厚實的,單向往來並非不可只是少來相互激勵的火花,成果總是少了那麼一點獨有的味道。